經濟評彈·銳評
整治“內卷式”競爭,讓市場更健康有序
百花齊放,喚醒更多消費動因
在今年我省“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通報了“放心消費在福建”三年行動實施第一年的成果。
自去年3月15日啟動以來,我省市場監管部門印發《“放心消費在福建”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在食品藥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12個領域同步開展消費環境建設,消費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消費者滿意度顯著提升。福建在國家“四項考核”中首次全部獲評A級或優秀等次;推動消費供給提質,推進“鏈主”帶動協同升級,組織65條縣域重點產業鏈開展質量賦能行動,出臺33條措施促進平臺經濟有序競爭創新發展,全省網絡經營主體增長25.1%;強化消費維權協同共治,推動消費糾紛多元化解,全省12315平臺共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176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1億元,ODR企業(通過全國12315平臺ODR系統提供消費糾紛在線解決服務的企業)線上高效化解糾紛7.56萬件,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近40萬件。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擴大內需,需要增加優質消費品供給,推動消費提質升級,釋放多樣化、差異化的消費潛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進一步強調了提振消費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這充分指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對提振消費的作用。
提振消費,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讓大家敢消費、能消費,能夠獲得與消費額度相匹配的體驗和回報。但是,要從根本上保障消費者權益,核心并不是一味以罰代管,而是要從根源上鏟除坑蒙拐騙、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滋生的土壤,讓商家合法正常經營就能夠有利可圖、健康成長,如此才能充分釋放供給側的活力,讓市場百花齊放,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消費選擇和動因。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這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錨定了方向。
重塑生態,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內卷式”競爭導致的低水平價格戰、同質化擴張、資源錯配等問題,嚴重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導致產品質量降低,削弱消費體驗與信心。這不僅傷及企業信譽和品牌形象,更破壞行業生態,最終還會損害消費者利益,成為阻礙高質量發展的頑疾。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要從制度設計、市場規范、企業轉型等多維度發力,構建“創新驅動、價值優先”的良性生態,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發生。這就要鼓勵企業將精力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優化服務水平和推動技術創新上,釋放消費活力。
此外,“內卷式”競爭的一大誘因在于地方保護主義與市場分割。只有破除行政和區域壁壘,才能讓市場真正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推動生產要素向高附加值領域流動。
去年12月1日實施的《福建省促進公平競爭條例》,作為全國首部落實國務院《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地方性法規,正是對中央政策和有關精神的有力呼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法治路徑?!陡=ㄊ〈龠M公平競爭條例》強調立法保障,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破除市場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促進不同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這旨在以制度剛性約束短期逐利行為,讓企業在公平公正的空間下參與市場良性競爭。
近年來,我省圍繞破壁壘、建機制、優環境、強服務,全面梳理、審查評估了全省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2萬多件,及時修改、廢止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目前,我省正在推進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清理工作,進一步破除政策壁壘,引導地方政府從“拼政策”轉向“拼服務”。
只有破除行政壁壘,才能讓市場真正成為資源配置的主體。打破“內卷式”競爭的低質量發展路徑,既需政府以制度創新打破行政桎梏,也需要企業以技術突圍重塑價值,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例如,盒馬鮮生以“健康方便”重構供應鏈,胖東來通過服務與品控贏得消費者信任,已經向以質量提升尋求破局之道邁出一大步。
唯有以創新提升產品與服務價值,將消費從“低價低質”轉向“優質優價”的可持續增長,才能真正釋放消費潛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記者 林智嵐)
掃碼關注中國福建微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