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熱門搜索:
索 引 號: FJ00100-0206-2025-00057
發文字號: 閩政〔2025〕4號
發布機構: 福建省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5-02-18
有效性: 有效 失效 廢止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加快推進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

閩政〔2025〕4號
2025-03-05 16:16
| | | |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福建省加快推進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8日

 ?。ū疚挠袆h減)

 

福建省加快推進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大力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福建建設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全面提升數字福建建設水平,以數字化引領我省經濟社會實現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轉型升級,賦能千行百業提質增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6年,數字化全面賦能取得重要進展,在政府運行、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標志性應用,培育公共數據賦能產業發展典型應用場景100個以上,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7%左右。到2030年,數字化全面賦能更有廣度、深度、力度,經濟數字化形成新供給、生活數字化滿足新需求、治理數字化優化新環境,成為數字中國建設標桿。展望2035年,數字化發展達到領先水平,數字化廣泛、深度賦能千行百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全面提升數字化賦能基礎能力

  (一)加快科技創新引領。建設福建省“科技大腦”平臺。完善“揭榜掛帥”制度,支持圍繞下一代通信技術、集成電路、新材料、衛星等重點領域開展前沿技術攻關,加強量子計算、元宇宙、6G網絡等新興領域前瞻性技術儲備。升級省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各類創新主體有效對接。省級每年發布10個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實施一批省級數字領域科技計劃項目,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ǘ┲螖底只ǖ鬃?。實施“信號升格”“寬帶邊疆”行動,到2026年每年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千兆城市指標達標率100%。推進海絲星座建設及組網運營,加快泉州衛星運營中心、三明海絲衛星數據運營中心項目建設,優化提升省衛星數據開發服務平臺。加快建設全省一體化算力網,升級省一體化算力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重點依托數字福建(長樂、安溪)產業園建設省級重點高性能數據中心集群,到2026年全省公共算力規模達到1000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過80%。實施數據中心整合改造提升工程,探索綠電直供、數電聯營等新模式,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低于1.35。研究出臺福建省“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規?;⒓s化部署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支持建設人工智能公共服務體系,打造一批行業AI大模型和重點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數字能源網、數字大水網、數字交通網、數字海洋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

 ?。ㄈ┨嵘踩U夏芰?。建設數字政府一體化網絡安全支撐平臺,升級“數字福建安全大腦”,構建全省一體化數字安全防護體系。推動數字福建自主可控政務云平臺擴容,建設省級政務抗毀災備云服務管理平臺,構建由福州和安溪、寧夏等異地災備節點構成的“多地多中心”災備體系。建設省公共數據基礎平臺監測預警系統。完善省級政務云統一商用密碼服務平臺,切實保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強化自主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支持省級和有條件的地市(行業)分級建設信創適配測試中心,提升信創產品研發公共服務能力。

  三、全面構建數據要素賦能體系

 ?。ㄒ唬┘涌旎A制度構建。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研究出臺福建省數據流通交易制度、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制度、公共數據開發有償使用機制、數據產權運營機制等制度文件,進一步完善省市一體公共數據分級開發機制。加強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建設,依法規范個人數據和企業非公開數據使用。

 ?。ǘ┥罨瘮祿R聚治理。持續完善“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等基礎庫,建設醫療健康、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等主題庫30個以上。依托全省公共數據目錄系統,編制全省標準化數據目錄,推動全省公共數據“一本賬”管理和一體化應用。加快“公共數據一網賦能”,整合打造省一體化公共數據平臺,以公共數據高水平開放開發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ㄈ┩苿訑祿魍ń灰?。推動福建省大數據交易所“一所多站”模式建設,建設交通、氣象、文旅等特色行業專區,到2026年省大數據交易所上線數據產品超2500款、拓展數商超1000家,面向垂直領域提供高效精準數據服務。圍繞工業制造、商貿流通、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等重點行業培育10個左右數據流通服務平臺。

  (四)強化數據推廣應用。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每年在金融服務、醫療健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領域,推出不少于20個示范應用場景。每年舉辦“數據要素×”大賽、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據賽道等活動。分類施策推進企業、行業、城市等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建設“數通八閩”平臺,打造數據可信智能鏈網,推動跨行業、跨領域數據融合。

  四、全面推進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

 ?。ㄒ唬底仲x能黨的建設。加快建設數字黨建平臺、省統一戰線大數據云平臺、紀檢監察一體化應用、“數智編辦”系統、干部公務員一體化智慧應用等項目,開展黨委系統數據資源治理,助力黨的建設工作提質增效。打造“福小宣”特色宣講品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二)數字賦能經濟發展。前瞻布局元宇宙、網聯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賽道,培育18個左右省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持續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獨角獸”“瞪羚”創新企業培育,到2026年創新企業突破350家。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建設“農業云131”信息工程,著力推動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推廣應用,圍繞茶葉、畜禽、食用菌、水果、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每年建設8個左右智慧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到2026年全省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34%。深化“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行動,加強智能裝備、核心軟件、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集成創新,推動福州、廈門、泉州、龍巖開展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規上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支持企業建設一批智能產線、智慧車間、“黑燈工廠”,到2026年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超71%。建設省智慧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拓展新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鼓勵開展家居煥新、國潮煥新、場景煥新等線上促消費活動,繼續辦好電商主播大賽,到2026年全省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占全部限額以上零售額比重超28.5%;推進智慧口岸試點建設;深化“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培育壯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

 ?。ㄈ底仲x能政府治理。持續優化“閩政通”“閩政務”品牌,加快構建“數字一棟樓”管理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黨委綜合應用、數字人大、政協云等建設,升級創新省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省經濟社會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監測與績效管理平臺、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數字應急平臺等綜合應用。持續推進政府門戶網站整合優化,拓展12345政務服務熱線融合應用,優化政務信息發布和政民互動,全面提升“政策事項一網公開”水平。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數據最多采一次”“無證明省份”建設,到2026年累計推出60項左右“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數據最多采一次”覆蓋超95%政務服務辦件量,“政務服務一網辦事”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實現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迭代升級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深化多源數據融合和業務貫通,提升“行政執法一網監管”。建設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一體化平臺,推動各類公共資源標準化入網交易,構建“公共資源一網交易”體系。

 ?。ㄋ模底仲x能文化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強特色、非遺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建設省紅色文化遺存數據庫和省文物數字管理平臺。鼓勵各級文旅機構挖掘區域特色文化內涵和山海旅游資源,培育50個左右數字文旅典型應用場景。升級數字文旅管理綜合應用,優化提升“暢游八閩”平臺,提供更便捷好用文旅線上服務。推進福建省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數字化改造,提升線上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縣(市、區)以上公共文化場館實現數字化服務100%覆蓋。持續提升中國(廈門)智能視聽產業基地等平臺載體建設水平,加快福州、廈門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推動廈門擴大游戲、動漫等數字文化內容和服務出口。拓展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節等重要展會線上展覽交易服務,聯動線上線下宣傳銷售渠道,辦好非遺購物活動、文創集市等。

  (五)數字賦能社會發展。堅持數字惠民便民,圍繞重點民生領域加強數字公共服務供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智慧教育平臺建設,加強教育教學大數據應用,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三醫一張網”平臺建設,優化完善電子處方流轉、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等功能,搭建全省互聯網醫療系統,提供多元化醫療健康服務。深化數字人社建設,打造全省就業一體化信息平臺,推動社??ň用穹铡耙豢ㄍā眲撔聭?。推廣“福見康養”公眾服務,升級養老服務綜合信息系統,加快適老助殘無障礙設施與公共服務數字化改造,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實施智慧公安“警躍計劃”,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持續拓展住房、法律服務等數字服務,建設綜治大數據平臺等,在更多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運用數字技術擴大服務供給、優化供需匹配。有序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省智慧城市統一底座和“閩數治”應用,推動省低空經濟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智能網聯“車路云”一體化示范應用等建設。加快數字家庭、智慧社區(村居)建設,鼓勵有條件地區建設智慧商圈。深化數字賦能城鄉融合,有序推進各類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建設“全國數字鄉村先行區”,打造省級數字鄉村平臺,推動城鄉產業生態互促、公共服務共用。

 ?。底仲x能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數字化轉型,迭代升級省生態云平臺,構建生態環境數據專區,建設完善自然資源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土空間基礎信息系統、“智慧林業123”平臺、省數字孿生水網(閩江口區域)先行先試暨數字孿生防汛平臺,構建多元共治大生態格局。建設數字海洋綜合應用,匯聚海洋“空天陸海潛”全要素數據,完善海洋環境信息“一張圖”。深入實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建設省可再生能源數字管理平臺,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探索建立細分行業領域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廣數字化碳交易平臺,探索打造碳匯交易數字化系統。

  五、全面優化數字化賦能發展環境

 ?。ㄒ唬﹦撔聰底只l展治理環境。推動《福建省數字福建發展條例》立法,為數字化發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園區制定工業互聯網領域數據知識產權“數字金融”應用計劃,完善數字文化產品等新業態、新類型數智成果權屬保護。

  (二)優化數字化發展開放格局。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重大活動,加強跨區域數字化交流合作,每年峰會期間集中簽約不少于50個重大數字經濟項目。深化數字賦能兩岸融合,完善數字“第一家園”平臺,建設尋根謁祖平臺、閩臺語言大模型等。深化“數字海絲”建設,實施海絲走廊國際化衛星應用工程,推動海上安全與綜合救援、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監測調查等領域衛星國際應用合作,打造“絲路電商”核心區。鼓勵龍頭數字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拓展數字服務。

 ?。ㄈ┘訌姅底只l展標準支撐。實施數字福建標準提升工程,鼓勵支持省內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和行業標準制定,研制數字化賦能領域標準50個以上,加快建立健全我省數字化賦能標準體系,搶占數字化標準制高點。

  六、加強數字化賦能支撐保障

  (一)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省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各地各有關部門協同聯動,結合開展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鼓勵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推動形成一批創新應用實踐,加強宣傳推廣,打造一批全國領先標桿場景。

 ?。ǘ┘訌娙瞬乓?。完善人才引進、培育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內外高層次數字人才來閩創業創新。深入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著力彌補數字鴻溝。制定實施數字技能提升專項培訓計劃,深入推進數字化相關專業職稱改革試點。

 ?。ㄈ┘訌姸嘣度?。加強信息化項目統籌建設資金保障,優化省級信息化項目建設模式。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依法合規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充分利用專項資金、引導基金、產業基金作用,進一步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福建建設。

  本方案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附件: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指標(到2026年)

 

附件

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指標
(到2026年)

序號

指標名稱

目標值

1

數字賦能
基礎能力

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57

2

千兆城市指標達標率(%)

100

3

公共算力規模(PFLOPS)

10000

4

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個)

50

5

省大數據交易所上線數據產品(款)

2500

6

數字經濟
賦能成效

農業生產信息化率(%)

34

7

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占比(%)

71

8

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個)

39

9

限額以上網絡零售額占全部限額以上零售額

比重(%)

28.5

10

公共數據賦能產業發展典型應用場景(個)

100

11

數字政府
賦能成效

“高效辦成一件事”接入數(項)

60

12

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實際網辦比例(%)

60

13

掌上服務平臺“閩政通”日活躍度(萬人)

100

14

“數據最多采一次”政務服務辦件量覆蓋率(%)

95

15

數字文化
賦能成效

數字文旅典型應用場景(個)

50

16

縣(市、區)以上公共文化場館數字化服務

提供率(%)

100

17

數字社會
賦能成效

省級智慧校園試點校(個)

100

18

電子社??ǜ采w率(%)

87

19

提供線上預約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占比(%)

100

20

數字生態
賦能成效

公共數據賦能生態環境重點應用場景(個)

15

21

數據中心平均PUE值

低于1.35

附件:

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糾錯 評論

政策文件
文字解讀
圖片解讀
在線訪談
相關報道
視頻解讀
媒體解讀
新聞發布會
媒體報道

返回頂部

97se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